7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中医药局了解到,归纳考虑当时四川区域内高温暑热及汛期湿气复杂多变趋势,发挥好中医药在防暑热、防暑湿中的共同效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来,省中医药局安排专家拟定了《2024年夏日四川省防暑热、防暑湿疾病中医药处方》。
一、伤风常见病症处方
临床表现:恶寒或发热、咳嗽、头痛、头昏、咽痒或咽痛,舌淡苔白或黄,脉浮等。
处方:炙旋覆花15g、前胡15g、荆芥15g、生甘草10g、法半夏15g、生姜10g、大枣10g、麻黄15g、赤芍15g、桔梗15g、紫菀15g、枳壳15g、僵蚕15g。
煎服办法:水煎服,日一剂,每次100ml,日服三次。
引荐中成药:荆防颗粒等。
二、脾胃常见病症处方
临床表现:纳差、腹胀腹痛、腹泻,身体厌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大暑前主张处方:
处方:茯苓10g、怀牛膝15g、炙甘草10g、诃子肉10g、防风10g、党参15g、枸杞子10g、生地榆15g、白芷10g、生姜10g。
大暑后主张处方:
处方:制附片(先煎)10g、干姜10g、茯苓10g、怀牛膝15g、木瓜15g、炙甘草10g、诃子肉10g、防风10g、石榴皮10g。
煎服办法:水煎服,日一剂,每次100ml,日服三次。
引荐中成药:藿香正气液、参苓白术散等。
三、皮肤常见病症处方
临床表现:腹胀,大便稀。皮肤红斑、瘙痒、湿疹、水泡、渗出、溃烂,舌红苔黄白或厚腻,脉濡滑等。
(一)内服
处方:木香15g、黄连5g、藿香10g、佩兰10g、苍术10g、白术20g、陈皮10g、厚朴10g、泽泻10g、地肤子20g、土茯苓30g、生甘草6g。
煎服办法:水煎服,日一剂,每次100ml,日服三次。
(二)外用
处方:地肤子30g、苦参30g、石菖蒲10g、千里光30g。
用法:用无菌纱布4~8层蘸适量药水,拧至不滴水,湿敷皮损处;或外洗皮损处。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钟。
四、其他办法
(一)代茶饮品
现在正值暑热和多雨时节,各地气候特征是暑湿搀杂为主,依照中医药防治理论,应饮用“清热、芳香、化湿”之品为宜。
引荐:
(1)荷叶10~20克,生姜二片,用水3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2)荷叶10~20克,绿豆20克,用水5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二)合理膳食
饮食煮熟煮透,养分调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等。牢记不能吃野味,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干净的食物,忌暴饮暴食。
(三)合理运动
运动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办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依据个人条件挑选合适自己的训练办法。
(四)调畅情志
坚持精力内守,勿慌张,舒心气、畅心神、怡心境,勿躁勿虑静养。
(五)穴道保健
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道,常常施灸、按摩等,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以到达防病祛疾的意图。
(六)起居有常
作息规则,确保充沛睡觉。适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留意防寒保暖。若出汗,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
来历: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