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3月15日音讯(记者 邬眉 吴馨骅 实习生 张紫怡)旅行社强制购物、“霸王条款”、海鲜宰客……“3·15”世界顾客权益日到来之际,厦门市消保委联合市商场监管局、文旅局、交通、法院等相关部分发布2023年度厦门市十大消费维权典型事例,内容触及餐饮美容、直播带货、轿车房产等方面,旨在提示顾客防备消费危险,催促运营者诚信自律、遵法运营。
事例一:旅行社违规指定购物场所消费胶葛案
2023年10月,游客刘先生发现某直播间宣扬五天四晚旅行行程“全程零自费”“绝不强制购物”等内容。在承认某旅行社资质及旅行行程等事项后,刘先生预交定金并参团旅行。但在实践行程中,刘先生发现该团安排了三个购物行程,觉得被旅行社诈骗,遂向文旅部分投诉要求退货退款并对旅行社进行处分。经过查询和调停作业,旅行社和谐购物场所及时处理了退货退款。一起,文旅部分责令该旅行社改正违法行为,作出停业整顿15天和罚款人民币4万元的行政处分决议,并将网络客服虚伪宣扬等头绪同步移交相关部分处理。
近年来,旅行产品直播无证运营、安排不合理贱价游、躲藏消费、虚伪宣扬等乱象层出不穷,其间以强制购物的问题尤为杰出。假如在跟团旅行进程中发生旅行社强制购物等状况,旅行者能够挑选向当地主管部分进行投诉,并要求旅行社承当民事职责,处理退货、退款等。一起,主张旅行者慎重挑选旅行社和旅行产品,警觉包括强制消费的不合理贱价游,谨防因强制购物堕入旅行胶葛,影响旅行体会和安全。
事例二:租车退款难消费胶葛案
2023年10月,阮先生向厦门市某轿车租借企业偿还租借车辆后被扣1000元,遂向厦门市运送工作展开中心投诉,要求交还被扣费用。经查,承租人阮先生虽自述取车时车辆存在问题,但并无法供给相关依据,不能证明租借企业向承租人供给的车辆存在问题;但租借企业在租借进程中未能尽到提示、奉告职责并保存相关凭据,也存在企业办理问题,服务水平也有待改善。经调停,租借企业表明乐意交还承租人700元,阮先生表明满意。
在租借车辆时,车辆质量问题、租金付出争议、押金偿还问题、交通违章处分等各类争议时有发生。因而主张顾客在租车时,不只要尽量挑选具有相关资质、诺言杰出的租车企业并签定书面的车辆租借合同,缔结合一起要仔细查看合同的租金、租期、车辆质量要求等重要条款,清晰可预见景象下的权责归属;并且在取车时要尽或许地选用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方法记载车辆交代时的实况,并与租车企业作业人员承认,必要时要求其替换租借车辆,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胶葛。此外,顾客在运用租借车辆期间,如发现车辆存在躲藏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联络、告诉租车企业,依据车辆状况及租车企业反应挑选持续运用、替换或交还租借车辆,并留意保存与租车企业或作业人员的交涉记载,例如书面信件、电子邮件、通话记载等,以证明交涉进程和内容。如发现车辆配件或零部件坠落,应尽量取回一起交还,如有目睹证人或其他相关人,尽量搜集其证言,并获得其联络方法,以备问询。
事例三:网约车驾驶员违反规则揽客案
2023年7月19日,厦门市交通运送综合法律支队集美大队法律人员接到《投诉告发承办告诉书》。经查,7月18日,乘客与网约车驾驶员商定车资70元,但抵达意图地后,驾驶员李某谎报要再收取“高速费”,终究乘客在本来议定的车费基础上多付出20元。法律人员进一步核对,案涉运送并未经过网约车途径派单,系驾驶员线下揽客,确定驾驶员李某的行为归于网约车驾驶员违反规则巡游揽客的违法行为。法律支队给予当事人李某罚款人民币肆佰元整的行政处分。后续奉告乘客处分成果时,乘客表明认可和满意。
为在较大程度上防止权益受损事情发生,主张乘客经过正规途径乘坐出租车,并保存付费凭据(如发票、付费截图等),重视车牌号码、驾驶员名字或从业资格证等信息。当发生权益受损事情时,乘客应及时经过网约车途径、出租车地点公司投诉电话、12328等途径反映状况并供给头绪,使相关监督、法律安排得以快速介入、查明案情,然后对违法行为施行精准冲击、高效维权。
事例四:专卖店未特别标识卖方主体消费胶葛案
赵某某夫妻二人到某品牌厨柜公司阜新专卖店定做厨柜,签定《订购合同》并付出5万元厨柜款,合同落款加盖某品牌厨柜阜新专卖店出售专用章,专卖店负责人郭某某出具了收款收据。后因郭某某下落不明,赵某某遂联络某品牌厨柜公司,要求实行合同。某品牌厨柜公司以其并非案涉合同承包方为由,回绝实行。在赵某某依某品牌厨柜公司要求多补交23006元货款后,该公司为其交货并装置。赵某某等人以实践收取的金钱超出合同原约好的金钱为由,申述要求某品牌厨柜公司、郭某某交还多收取的金钱,并依约供给赠品。一审法院以为,赵某某等人主张郭某某系代表某品牌厨柜公司签定合同,依据不足,该公司不该承当合同职责。赵某某等不服,于2023年8月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以为,该《订购合同》模板系某品牌厨柜公司供给给郭某某,用于与顾客签定合同之用,其上有该公司的标志、咨询电话和二维码,顾客有理由信赖郭某某是代表某品牌厨柜公司签定合同,该公司应承当合同职责。二审法院遂改判:某品牌厨柜公司在23006元范围内承当一起付款职责。
在日常消费中,尤其是高价值的消费品范畴,许多顾客依据对大品牌的信赖,挑选在品牌专卖店购买产品或服务。可是,当呈现消费胶葛时,品牌方往往拿出自己和代理商或加盟商的协议,以协议清晰约好代理商或加盟商自行承当订单合同职责为由,主张自己不是与顾客缔结合同的相对方,不该向顾客承当合同职责。因而,对品牌方尤其是知名品牌而言,应审慎挑选代理商和加盟商,依法加强对代理商和加盟商的监督、办理,提高对顾客的权益确保力度;关于顾客来说,在与代理商或加盟商签定相关合一起,应详细查看有关职责承当条款,在合同已清晰由代理商或加盟商自行承当职责的状况下,应增强危险防备认识,对代理商或加盟商资信状况做进一步的查看,最好挑选比较大的代理商或加盟商。
事例五:假充运营商客服谎报中奖诈骗顾客案
2023年6月,于某某收到某厨卫设备公司作业人员的报喜电话称,其被抽取获赠“礼品三件套”,并奉告其前往本市思明区某广场的“5G全网通”店肆收取。之后,在于某某收取“礼品三件套”并付款2799元购买学习资料后,发现其被误导,要求某厨卫设备公司“退一赔三”。某厨卫设备公司假充运营商公司客服,以“礼品三件套”误导于某某发生消费行为,既未就于某某购买的2799元学习资料的内容、来历等信息实行阐明职责,亦未供给软件的版权号以证明其价值。终究法院判定某厨卫设备公司补偿于某某合计11196元。
日子中,一些商家运用一部分老年人贪便宜的心态,成心以赠送学习机为名招引其重视,后层层加码诱导消费。老年人大多缺少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经历,其消费判断力低于一般顾客,处于生意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位置,商家施行引人误解的宣扬和隐秘本相的诱导行为,足以导致一般老年人不明本相发生误判,然后作出了过错的意思表明,激动消费。顾客需求擦亮眼睛,坚持高度警觉。关于任何来自不明来历的中奖信息,不要容易信赖。尤其是那些要求供给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或付出费用的信息,一定要慎重对待,以防上当受骗。
事例六:海鲜宰客诈骗顾客案
2023年1月28日,微博网民发图并配文称:在八市“灯塔海鲜餐厅”就餐被宰客,“4个菜付了3500元”。重视到该事情后,思明区商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法律人员展开查询处理。经查,运营者供述,其为扩展收益,经过虚报分量等手法夸张分量,投诉发生后,其自动联络顾客交还消费金钱3500元。此外,法律人员证明该店存在以冰冻海鲜调包活鲜的行为,已侵犯了顾客的知情权,构成诈骗顾客的违法行为。思明区商场监管局依据相关规则,责令改正,并处分款15万元。
当消费争议舆情呈现后,商场监管法律人员活跃介入,并在进行缜密详实查询取证后依法依规地对运营者加以严肃处理,既保护了顾客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震撼了不法商家,还顾客一个明亮清明洁净的消费商场环境,含义严重。
事例七:运用格局条款扫除或约束顾客权力案
2023年7月,湖里区商场监管局法律人员经过合同监管法律专项查看发现,湖里区坂上社某拍照店与顾客签定的《合同单》里约好的条款“1.定金,拍照付款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款,转让及更改他用”涉嫌运用格局条款扫除或约束顾客权力规则。法律人员现场固定依据资料,依照规则程序问询了当事人,对其立案处理。鉴于案发后当事人活跃整改修订相关协议条款,许诺对后续客户的服务承当退款、洽谈处理争议职责,活跃合作查询并自动供给依据资料,后依据相关规则,湖里区局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主张给予正告,并对当事人罚款人民币3000元。
商场监管部分对其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办,是保护顾客权益的拨乱反正之举。商场监管部分考虑该拍照店运营者合作查询等状况,对该违法行为予以从轻处分,表现了宽严相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法律理念。
事例八:二手车调表退车消费胶葛案
2023年8月,顾客经过某二手车行购买一辆二手车,价格为53000元,后修理发现该车辆实践行进路程与购车当日不符,要求商家以5万元回购车辆。经集美区商场监管局核对,购车时商家未对该车辆公里数进行确保。该车辆交给后因在别处保养不妥及对发起机电子程序进行晋级,然后导致毛病,已对车辆剩余价值发生影响。经法律人员屡次洽谈并安排两边现场调停,商家赞同扣除运用折旧,按4.3万元回购车辆,两边到达宽和。
二手车生意有别于一般消费,顾客购车后,如发现问题,主张经过专门安排进行检测,及时搜集依据,保护本身权力。商家应当恪守相关法律法规,供给车辆实在信息,确保顾客知情权。
事例九:房地产公司赠送“魔镜”虚伪宣扬案
2023年5月起,同安区商场监管局连续接到住所小区业主们反映某房地产公司未兑现在2020年前后售房时赠送“魔镜”(长途遥控门禁可视对讲体系)的许诺。法律人员介入调停后发现,在签定商品房生意合一起,未将“魔镜”清晰载入合同。
商场监管部分发动诉调对接机制处置该事情,经过在同安区消费环境协同管理中心先后三次举行联合调停会等方法,成功引导183位业主与房地产公司签定调停协议并做司法承认确保协议履行,拯救业主经济损失近15万元。
事例十:美容店虚拟原价价格诈骗案
厦门市同安区商场监管局依据告发头绪,布置对辖区内涉嫌价格诈骗行为的7家美容店展开一致查办举动。经查,7家美容店与某品牌方签定协议,经过虚拟原价、搞团购促销价来误导顾客,涉嫌价格诈骗,同安区商场监管局予以责令整改,并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倍罚款。一起,将案件头绪移交至品牌方地点地商场监管部分立案查询处理。
出售线上团购项目,来满意顾客“指尖消费”的习气。但部分商家急于求成,经过设置团购贱价“圈套”,拐骗顾客到店消费,从而向顾客推销店内服务或产品,以求到达引流的意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供给新闻头绪,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顾客也可经过央广网“啄木鸟顾客投诉途径”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一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络:[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咱们将追究职责。